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后記
編輯: 章文君 | 時間: 2016-12-31 16:22:56 | 來源: 海峽飛虹 |
孫中山
在歷史的長河中,孫中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,他的愛國情操和偉大功勛激勵和鞭策著繼之而起的后人。
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,社會各界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緬懷偉人,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(海峽飛虹中文網)首度合作,發揮傳播平臺和研究團隊等資源優勢,經過前期充分交流,聯合制作面向全球發布的全媒體產品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,希望這是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。
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編寫團隊合影
該項目采用“歷史上的今天”的表現形式,通過梳理孫中山一生的時間節點、經歷的重大事件及其追隨者,藉助圖文手段,用簡練的篇幅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,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勛。
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編寫團隊討論選題
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編寫團隊自始自終懷著對孫中山這位時代偉人的深深敬意,翻查浩如煙海的史卷和評說,細細品察每一個不同凡響的歷史時刻孫中山先生的境遇,去感受他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良苦用心,并尋找和挖掘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力量以鼓舞當下的人們。
366天的寒暑交替,編寫團隊克服種種困難,用至誠之心感知民國前后的歷史風云。常常,我們夙夜難寐,將自己交付給歷史,似親臨戰場的風煙,種種無奈種種考量種種涌動的愛國豪邁,都在我們心底翻滾;在如今看來明晰的結局,在當時卻是萬端難猜的。我們終于理解了偉人的崇高和艱辛,正如毛澤東主席給孫中山先生的評價: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,真是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。孫中山先生之所以被大眾敬仰,是他的情懷他的堅守他的思想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。
孫中山是真誠的愛國者,他為了使中國從舊制度的蒙蔽下解脫,從落后的經濟狀況下奮起,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,建立“適乎世界之潮流,合乎人群之需要”的新社會,獻出了自己的一切。
孫中山歷經坎坷,為國強民富的目標堅韌不拔,即使周圍的人們在發生著無數的變更,他仍然矢志不渝。
孫中山吸取著在他的時代里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,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自由和進步的愿望,對革命事業有著“不息的熱誠”。 他的歷程及精神感召力,宣告著時代的強音。
孫中山的老師——英國人康德黎曾這樣評價孫中山:我從來也不曾結識像孫中山這樣的人,如果有人問我,要我把所認識的最完善的人物舉出名姓來,我將毫不遲疑地回答:“孫中山!……他的柔和的脾氣,他的溫文有禮,他對于別人的設身處地的考慮和尊敬,他的饒有興味的談吐,以及他的親切仁慈的風度,使人難以言傳地為之傾倒,并且使我想到,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,一個執著于工作的獻身者。”我們能從其老師的言語中看到洋溢著樸素情感的孫中山,更是對偉人形象的又一種觀照。
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是非。我們在孫中山的歷史事件中苦苦搜尋,就是為了拉近漸漸遠去的歷史與觀眾聽眾之間的距離,得到一些領悟,從而更好地指導以后的生活,也因此感受復興中華民族的責任所在。不管所遭遇的阻力如何,中華的崛起已經成為人們肩頭的重任。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、調和與互助的思想、合理利用資本和開放的政策等并沒有隨時間而暗淡,并將成為振興我們民族、我們國家的重要經驗,散發著不變的光芒。
此次,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的創作團隊參考孫中山的研究成果進行再創作,轉化讓廣大觀眾讀者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表現形式,在行文風格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,這既是為了因應傳播載體的需要,也是希望孫中山研究成果能從書本中走出來,以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在大眾的面前。雖然我們在編寫《中山先生的一天》過程中,曾想將每一個故事演繹好,達到言簡、辭宏和旨永的效果,但由于此次參與編寫的人員中也有不少研究新軍,在取材行文中還有許多欠妥當之處,敬請各位大家批評指正。
孫中山故居紀念館
中國國際廣播電臺
2016年 12月
新聞推薦
- 評論:阻礙“小三通”復航 是對兩岸民意的漠視2022-09-30
- 習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?;?0周年互致賀電 李克強同岸田文雄互致賀電2022-09-29
- 汪婉:對中日邦交正?;霸c”的回顧與思考2022-09-29
- 堅持“一國兩制” 邁向偉大復興2022-09-30
- 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9周年 制度創新助力打造區域經濟“增長極”2022-09-30
- 俄羅斯對“北溪”管道遭破壞事件立案調查2022-09-29